一则新闻十分引人注目:由于低工资,某地民工荒日益加剧,政府决定提升工人的最低工资,企业却叫苦连天。一项调查指出,仅因为人均月工资提高100元,就有数百家工厂关闭。
这样的事情为什么会发生呢?原来,低工资也是一把双刃剑。看上去它有利于企业获得利润,但从另一个角度讲,劳动力太便宜,通过压低工资就可能获取低成本优势,往往会使企业忽视对技术研发的投入,忽视对员工的培训。短时期内,企业似乎可以有较高的盈利,但长此以往,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在低水平徘徊,必将影响到企业的竞争力。在我国、我省一些地方,一些企业的经营模式从来就没有脱离小作坊的形式,管理手段低级,而企业沾沾自喜于从这样的低级粗放模式中赚几个铜子,对复杂的技术没有太多兴趣,结果由于竞争水平的提高,逐步被市场淘汰出局。
企业的竞争优势简单地依赖于劳动力的低成本优势,此路还能走多久,确实是一个值得思考的现实问题。其一,由于惠农政策的频频出台,工资过低的企业对农民的吸引力实际上已大大减弱。这既不利于工业发展,也不利于农民转移。其二,在微观上不利于企业提升竞争力,在宏观上不利于产业结构升级。其三,自然环境由于低技术必然被破坏,政府将为此付出沉重代价。其四,不利于农民提升技能,进而成为新型产业工人。现在,农民工到企业求职,一定会问:你们工厂加班吗?因为大部分工厂的工资都差不多,加班才意味着可以挣更多的钱,才能维持基本生存。其五,恶化国际贸易环境。低工资、低技术条件下的出口产品既面临着“倾销”之虞,又面临着绿色壁垒,是“赚小钱挨骂名”。因此,有竞争力的企业,决不会因为增加一点基本工资支出就垮掉;适度增加农民工工资,督促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消化工资成本,是提升企业竞争力、解决不少经济问题的重要途径。
今天,企业与员工之间是什么关系?也是一个必须回答好的问题。现代企业管理理念较之工业化初期已发生根本变化。一个基本的理念是,资方与劳工应双赢才行。只有在企业发展中让员工获得应有利益,企业才是员工的“家”,企业才能获得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