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过严冬是春天
合俊的倒闭,迫使业界反思出路。转厂还是转型?
据业内人士介绍,早在1996年,东莞的一些港资玩具企业就曾试图进行自主研发,但由于当时的内地经济和消费环境不成熟而失败。
东莞玩具企业中,有95%的从事代加工。肖森林说,早在2006年,贴牌生产就已经是强弩之末,现在,更形同义务劳动。因此,很多企业面临的问题是:要么倒闭,要么迁到成本支出相对低的地方。
有些企业选择咬牙坚持下去。康达公司的杨先生说,合俊这个巨头倒闭了,中小型的玩具厂不一定就跟着倒霉。命运还是掌握在各个公司的手中,关键看怎么经营。在糟糕的环境中,可以结业退出,也可以咬牙坚持。他说,他的策略是,大力节省物料和管理成本,“宁愿不赚钱,也要挺过这一关”。
转厂的人,过得怎么样呢?从显性成本上看,转厂确实可以节省很多成本,比如土地租金,比如电费。从薪水来看,东莞工人工资基本都是1600元以上,但内地可以减少将近500-800元。
但有企业负责人说:“从我了解的情况来看,转厂的朋友也没有一个实现发展的,只是维持生存。”
原因何在呢?产业上下游配套、熟练工人员工培训时间与成本和管理损耗等,这些隐型成本增加了转厂企业的风险。“合俊在没有倒闭之前也试过转移工厂,但事实证明它没有成功”。
但也有比较成功的例子。考虑到东莞生产成本上升,哈一代早在2004年就在河南设立了一个分厂。但肖森林认为,河南、东莞两个厂的功能不一样,无法比较。东莞厂主要是设计开发,生产量只占到总产量的1/10。河南厂主要是生产,产量份额达9/10。东莞在行业信息、人才、产业配套等方面,具有内地无法比拟的优势。从这个角度来看,东莞的区位优势并未丧失。
“合俊玩具厂的倒闭,既是意外也是必然。在这个环境下,劳动密集型企业都不好经营。”肖森林说,尤其是完全依赖海外市场的OEM生产商更加难受。哈一代是国内极少数拥有自主品牌的玩具生产商,2006年7月开始推出“哈一代”品牌。相比OEM生产商,哈一代拥有自主品牌,就多了一条路子。另外,哈一代主要做内销,“金融海啸”和人民币升值并未影响到企业的业绩。
由于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到研发环节,这两年哈一代一直处于亏损状态。但肖森林却仍然乐观。他说:“环境越发糟糕,但公司的业绩比去年要好,去年亏50万,估计今年降到20万-30万,这也是赚钱。到明年10月左右,公司就可以实现收支平衡,以后步入盈利时代,届时利润率可以超过20%,冬天过后就是春天了。”
有业内人士认为,实力雄厚又有自主品牌的玩具企业,将最终在竞争中生存下来。有了自主品牌和自主技术,就不会被别人牵着鼻子走。
但是好的东西往往难以得到,合俊玩具已经转型为OBM,却倒闭了。这是为什么呢?肖森林说,就拿哈一代举例,从贴牌生产发展为自创品牌,很勇敢也很谨慎,但也只能有多少钱干多少事,2009年确立的营业额只有3000万元。其原因在于,开发自主产品有很多困难,设计、销售、资金等对企业都是极大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