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现代化进程可以从1919年五四运动算起,现在已经度过了近90年,我发现在这一过程中存在30年“一大变”、10年“一中变”、5年左右“一小变”的规律。第一个30年,从1919年至1949年,建立新中国,完成了一个历史性巨变过程;第二个30年,从1949至1978年,经过近30年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犯过了不少错误,最后酝酿成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巨变;第三年30年,从1978至2008年,改革开放走过了30年,中国经济进入加速发展期,社会经济面貌发生巨变。估计还需要30年,中国将完成最后一次巨变,即完成中国的现代化。
这一阶段的战略任务是在重要的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部分高新技术领域、现化服务业等)上形成国际竞争力。现在正处于两个30年的承上启下的转换点,恰遇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和我国经济处于新一轮大调整过程中,面临巨大的挑战和机遇。为实现第四步战略目标(完成现代化),必须完善体制、调整发展战略或模式,以保证这些产业竞争力的最终形成。
面对新形势,下一步经济发展,关键是要把扩大内需与转变发展模式结合,一方面,为应对内外双重因素导致的增长下滑态势,采取短期性的扩大内需措施,保增长 (主要是保8%的增长底线和保就业),另一方面要切实调整发展模式,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使经济增长获得新的发展动力,形成强大的国际竞争力。
扩大内需要重在转变发展模式,以挖掘消费增长潜力和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即将原来的两个过度依赖的发展模式转为两个依靠的新发展模式,两个过度依赖的发展模式就是经济增长过度依赖于外资扩大出口、过度依赖于房地产发展来扩大内需,这一模式导致了经济高度繁荣的同时,却也引起了严重的内外经济失衡问题,并使国家产业竞争力提高十分缓慢,自主创新能力严重不足,从而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的长期能力。所谓两个依靠模式就是依靠扩大消费需求和大幅度自主创新能力来促进经济增长。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认为,扩大内需关键是要抓住四个重点:即大幅度增加公共投资、刺激消费增长、增加自主创新方面的投入、把中部崛起作为新时期推动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增长区域。
1、在基础设施和改善民生两方面大幅度增加公共投资规模
“国十条”的重点就是大幅度增加公共投资,是保增长的重要举措。它在保增长上起到两方面的作用。一是扩大一些瓶颈型的基础设施投资,既能增加投资规模,防止投资增长过度下滑,也能部分地消化过剩的产能,而由于铁路建设所需的中间产品技术档次较高,因此,对这部分产能消化是积极的影响,还能为下一轮快速增长提供更好的基础服务条件。二是增加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政策性住房及就业保障等民生方面的投入,可以减轻居民在这些领域的支出负担,置换于新的购买力,同时,能显著地改善居民的支出预期且增加对政府的信心,因此,对扩大消费会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相对而言,在公共投资上,在更多地增加民生方面的公共支出,这是提振国民信心的最有效的措施。
2、清除各种障碍,千方百计扩大消费需求
扩大消费需求,要努力消除各种限制消费的障碍。一是努力促进居民消费模式的大转变,挖掘服务业大发展的潜力。中国居民中消费最为不足是服务消费,服务消费不足一方面与我国的公共服务投资不足而导致的公共服务能力不足,另一方面是由于居民的消费模式落后及在一些重要消费领域还存在较多的政策限制。我们传统的消费模式是以“吃住”为中心,在“吃”和“住”上存在过度偏好的问题,这既造成了消费结构的不合理、不经济,又使得居民在其他方面特别是服务业的消费能力不足,同时,以过度强调“吃住”的消费模式是一种封闭性、缺乏创新的消费模式,对第三产业的发展极为不利,因此,应努力改变这一传统的消费模式,转为以“玩”为中心的消费模式,促进服务消费增长,其中特别是要鼓励旅游休闲业的发展。二是尽快取消在汽车消费使用上的限制政策,扩大汽车消费。长期以来,我国一直把汽车当作奢侈品而在消费政策上加以限制,如征收较高的消费类税(车辆购置税和消费税),在汽车的使用上也存在较多的限制措施,如限小、限制出行时间及征收高额的过路费、过桥费等(高速公路收费过高)等,对扩大汽车消费形成了较明显的制约。建议取消经济型轿车的消费类税收,大幅度降低过路费和过桥费。三是大幅度降低门票价格,打破与旅游景点相关的服务业的垄断,提高旅游休闲的服务质量,促进旅游休闲业发展。
3、增加自主创新方面的投入,加快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过度依赖于外资扩大出口、过度依赖住房消费来扩大内需正在面临了很大的困难,难以持续下去,这一模式不仅带来了资源能源压力过大,更主要的是缺乏竞争力,因此,必须借这次内外经济大调整的时机,转变发展模式,增加国家和企业对自主创新的投入。一是要围绕节能节资搞自主创新,因为企业的节能环保能力是自主创新能力的核心部分之一,把强化节能环保的政策支持与鼓励自主创新的政策支持紧密结合起来。二是产品的自主创新要坚持“紧凑化”的取向,产业政策重点是鼓励紧凑型的产品创新,鼓励经济型汽车的消费和生产,鼓励紧凑型的住房(90平米以下)消费和生产,鼓励建设紧凑型的城市。三是把鼓励资本市场作为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融资平台和发展平台,对自主创新型的企业在上市融资上要明显放宽条件,降低其融资成本,在再融资和资产重组上也应给予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4、把中部崛起作为新时期推动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增长区域
扩大内需要培育新的区域增长点,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应将中部崛起战略上升为新时期的国家发展战略。中部地区资源丰富、交通便利、产业基础较好、市场潜力巨大,已经具有了加快发展的有利条件,中国要保持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国家竞争力,唯一的出路就是将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快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特别是向临近的中部地区转移,利用其丰富的自然资源优势和劳动力优势,让其重复沿海80-90年代沿海的发展过程,与此同时,促进沿海地区产业升级,再过20多年中国便能实现全面振兴。促进中部地区经济崛起,不仅能显著地扩大内需,而且也是有效地解决三农问题、缩小地区差异的最有效途径。为此,要尽快制定支持中部地区崛起的政策:一是制定大力促进沿海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部地区(包括部分重点西部地区)转移的优惠政策;二是加快中西部地区(特别是其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加快推进中部地区城市化进程,加快服务业发展,增加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