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总喜欢传播神一般人物创业的传奇, 比如史玉柱一落三起,比如乔布斯在苹果的一个出入轮回中跨界把IT,电影,音乐都玩得出神入化,让人想起电影《神鞭》中最后那句台词:“辫剪了,神留着”,世界上本没有天才,粉丝多了之后,不是天才也能成为天才。八卦人人爱看,但是身为创业者的时候,如果对那些故事信以为真,一心去复制试图也成功一把,那比较危险。
创业者第一次摆脱灰头土脸的生涯,成功突围而成为成功者的时候,他总会庆幸自己的坚持和运气,只要不是自欺欺人,他知道有太多和他没有多少区别的人在那个行业市场中纷纷倒下。总体而言,创业者的第一次成功确实有战略、团队、坚持等各方面不可或缺的必然因素,但是拥有这些只是前提条件,并非成功的保证。一个人的成功,除了正确地做事情,尽量少犯错误之外,就只能等待时机了。除此之外,世界上所有的成功学都是忽悠人的,他们就是那个泥菩萨,也可以反过来说,试图从成功学中学得成功的人必然是无法成功的。
但是,每当一个创业者打胜了他的第一场战役,他的第二次创业成功的概率相比众多第一次创业的人要高一些,这个时候大家站的就不是同一条起跑线。首先,有过一次成功的经历,创业者的经验、心态会更加成熟;其次,融资会比缺乏简历者容易,有足够的钱可以试错,比别人更加有坚持的资本。比如王志东,从协同,到IM,再到协同IM,已经华丽地转了三次身,依然神采奕奕,笑傲江湖。更重要的是,创始人历史上成功的经历,更容易形成拥有自信的团队,比如求伯君的民族软件旗帜,就常年挂在金山上飘扬。一个看上去神一般不断创造成功的人,其实和你我一样。如果你能够在第一场战争中脱颖而出,你也有机会神一般地每战必胜。
成功是无法复制的,除了那些众所周知的要素,剩下的就是在苦等机会的过程中,不要让自己犯太多的错误。所以在整个漫长的创业过程中,更重要的不是找成功学,而是避免犯错。而在严重经济危机的冬天,最多的创业者犯下的错误,就是轻言放弃。比如谢文老师的经历,几乎都是大环境发生了变化,因为不愿意陷入内部斗争的泥沼中而放弃。不知道走到今天,谢文是否已经愿意承认一个他早就知道的道理,在中国的商业环境中不存在斯文的儒商,不争夺就不要进入商圈,不流氓就别做互联网。当然,象饿狼一样去抢狗屎,象木马一样去别人的电脑里肆虐流氓也只是前提,并非成功的保证。
无论如何,既然已经选择了创业这条地狱之路,就不能轻易放弃。经济危机的冬天,到处都是裁员,CEO下岗,工厂关门的消息。这里面的死亡者,有确实已经撑不下去的,但是相信比例不会太高,因为既然体现为集体在冬天撤退,就存在很多的心理和战略因素。比如,类似股票看空,立刻斩仓,所以企业主尽快撤离了投资,抽身而去,这种战略撤离无可厚非,既表明了资本的市场判断,也代表这个企业本身的商业模式是模糊的,投机的。也有乘机把拿国有银行贷款的壳公司给洗掉的,毕竟集体冬天的时候,法律介入查处的力度小了很多。比较可惜的,是多数种子期的创业型企业,虽然有清晰的模式和远大的前景,但是企业初创,本就万事开头难,遇到经济寒冬,真是难上加难。现金流一旦出现问题,创业者大多数自己就溃败出局了。 最最困难的是度过种子期之后,刚好在发展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同时遭遇行业寒冬。首先是负担很重,人力资源的负担不仅仅是工资福利这些刚性成本问题,还在于专业定向问题使得公司的转型痛苦而又缓慢。能够坚韧得如同方兴东那样,挺着拖欠员工工资的狼狈背影,坚持继续寻找融资救活博客网的人确实不多。
如果坚信自己的模式,越是面临这种艰苦,创业者越需要坚持,这个时候,梦想和乐观主义是最大的支撑。虽然,梦想和现实之间的反差时不时会让人痛苦焦灼,但是人的命运很奇怪,只要你万幸走对了路,当你能够熬过最困难的时期之后,事情反而就清晰了。因为严重缺乏资源,我们发现了业务的关键点并及时聚焦,不再到处试错;因为危机紧迫感的推动,剩下的人都提高了效率;因为饥饿,团队激发出了狼性;因为危机是共性的,竞争对手锐减……
坚持住,兄弟,你离自己的第一次成功已经不远了,诗曰:创业艰难百战多,任他地狱路坎坷……